站内搜索: 

关于我们

期刊简介: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原(教育仪器设备)创刊于1987年,是由中国教学仪器设备行业协会主办的中国教育技术装备领域的专业权威期刊。历时30年,勤耕不辍,不懈努力,致力于服务教育改革,构建交流平台,推动理论研究,传承实践理性,促进行业发展和进步。本刊介绍和研究国内外教育技术与装备建设之理论与实务,交流教育技术与装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整和互动的实践经验,引...>>更多

学科教育

您的位置:首页 > 学科教育

用“质疑”的钥匙开启阅读之门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技术装备》杂志社官网 发表时间: 2017/11/8 阅读数:440

用“质疑”的钥匙开启阅读之门

凌文医

好奇、质疑是儿童的天性,是孕育探索未知世界的摇篮。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举措。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疑是探求新知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的动力,进一步说,疑是创新的开始,也是创新的动力。因此,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十分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系统训练,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开展想象的翅膀,激励他们敢想、敢问,发挥创造的潜能。

一、教师要转变观念,端正教学思想。

要充分认识质疑对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充分相信学生的潜能,消除“小学生提不出有质量的问题”等不正确的认识。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小学生还真会提问呢。如:学生在学《草船借箭》一文中,提出“箭明明是用计‘骗’来的,为什么偏用一个‘借’字?”在学《过桥》时,提出“课文写雷锋背小学生过桥,为什么用‘一个一个’,而不用‘一个个’呢?”等较高质量的问题。

二、教师对学生的质疑要采取正确的态度。

那就是一提倡,二鼓励,三引导。通过提倡、鼓励,逐步使学生做到敢于质疑;通过引导,逐步使学生做到善于质疑。然而,现行教育中一部分教师面对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突发奇想的问题,训斥、嘲笑或不屑一顾,而大搞“听话教育”,这样只能泯灭学生的天性。

在这一方面,日本教育工作者的做法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有这样一个事例:在一堂美术课上,日本教师教学生们怎样画苹果。教师刚画好苹果,一名学生就提出:“老师,你为什么不把苹果画成长方形的呢?”这位教师微笑着问:“你准备画方形的苹果吗?”学生回答说:“是的,因为我在家里看见妈妈把苹果放在桌子上,不小心,苹果滚到地上摔坏了。我想,苹果是方形的该多好呀!”教师鼓励说:“你真会动脑筋,祝你早日培育出方形苹果。”

学生把苹果画成方形,显然脱离了生活实际。而那位日本教师却循循诱惑,引导学生道出画方形苹果的原因,并且鼓励学生“早日培育出方形苹果”,这一做法怎能不叫人拍案叫绝呢?

由此可见,优秀的教师应当首先注意保护和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妥善地解决他们心中的疑问,并以学生的疑问为突破口,捕捉学生“智慧的火花”与“灵感”,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以推动学生不断发现新问题,使学生勇于质疑,善于质疑,树立“不惟书,不惟上”的探求精神。

三、培养和引导学生质疑,采用质疑的方法进行阅读教学,教师的备课过程必须有较大的改革。

为了把学生通过思考而提出的问题渗透到备课之中,教师备课必须分两步进行:

1.教师必须钻研教材,储存大量有关信息,否则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欲“导”而不能。

2.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进行预见性分析和处理。这是一种较高要求的教学设计活动。同时,在上课时,教师要有较高的信息变换和输出能力,要善于重组信息,调控信息。

四、培养和引导学生质疑,要让学生明确质疑问难的目的。

在质疑问难的初期,我们不难看到:课上,当老师请学生质疑时,个别优等生为了打破冷场的局面,而故意提一些他已经理解的问题;一部分天真可爱的学生,也经常会为了让老师表扬他发言积极而提出一些十分简单的问题。学生之所以会出现这些现象,就在于学生不知道质疑问难的目的,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师可用浅显生动的语言来引导。如在请学生质疑问难前,告诉他们要把头脑中的小问号提出来,使学生知道只有真的问号才能帮助他们进步,从而把质疑问难的目的暗示给学生,防止学生为图表扬而提出“假问号。”

五、要培养和引导学生质疑,应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

一般来说,开始时每一篇课文都要布置学生预习,并要求他们提出二三个问题,然后在课堂教学中安排一个环节,须让生提问。质疑环节安排在新课前或是学习新课之后,要视情况而定。一般来说,有关课题的质疑宜在课之初,从而带着问题学习课文,使学有方向;对课文语言文字表达的质疑,宜在课中间,边学边问,学问结合,使学生兴趣倍增,收获更大;对情节发展,篇章结构安排等方面的质疑,宜在课文尾,有了前面的知识铺垫,提出的问题就会更深入,理解得也会更透彻。根据大纲和分年级的要求,低、中、高年级的学习重点各不相同,培养学生质疑能力而言,三个年段也各有重点。

1.低年级以字、词的认识为重点进行质疑。

1)在运用拼音识字中质疑;

2)在识字教学中,对字的音、形、义质疑;

3)对简单的句子的意思质疑。

2.中年级以段的认识为重点进行质疑。

1)对段的句子质疑;

2)对自然段中句子间的关系质疑;

3)对逻辑段中的几个自然段之间的关系质疑;

4)对词、句在文章中的表达作用质疑。

3.高年级以篇的认识为重点进行质疑。

1)对课题质疑;

2)对篇中的段落之间的关系质疑;

3)对文中的关键词、句、段的表达作用质疑;

4)在理解全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时质疑;

5)在学习课文写作方法上质疑。

以上三个阶段并非截然分隔,应该根据课文的深浅灵活处理。

六、培养和引导学生质疑,要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妥善处理。

对一些跟课文没有关系的问题,不宜一一作答。可告诉学生留在课后解决,从学生问题中归纳筛选出围绕教学目的探究课文有用的问题;对一些跟课文内容有关,但不是点子上的问题,应有选择地加以解答;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欠明确或表达不妥之处,加以修改,给问题作出优化处理;对问在点子上、关键处的问题,要及时组织讨论,并据以组织讲读的过程,求得解决。这样做,既保护了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同时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将处理问题的过程告诉学生,将评估问题的意识渗透其间,并不断表扬提出优质问题的学生,既提供样板,又激励其他的学生。

七、培养和引导学生质疑,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质疑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积极思维的过程,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思维品质是学生思维活动中智力特点在个体的反映,体现了个体思维水平和智力的差异。如果学生缺乏思维的广阔性,提出问题就比较单一;如果学生缺乏思维的条理性,提出的问题就会杂乱无章;如果学生缺乏思维的深刻性,提出的问题就会很肤浅,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根据先易后难、先简单后复杂的原则,注意运用教师示范,学生实践,集体评估三个相互结合的手段,在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的过程中,质疑问难的能力也能得到相应的提高。

总之,培养和引导学生质疑的方法不少,可引导学生质疑的地方也很多,关键的一点是,要使学生做到在阅读中多思、善思、深思,做到学中问,问中学。学生学会了思考,也就学会了质疑。学会了质疑,语文教学中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就落到了实处。

360 百度 中国知网 全网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