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关于我们

期刊简介: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原(教育仪器设备)创刊于1987年,是由中国教学仪器设备行业协会主办的中国教育技术装备领域的专业权威期刊。历时30年,勤耕不辍,不懈努力,致力于服务教育改革,构建交流平台,推动理论研究,传承实践理性,促进行业发展和进步。本刊介绍和研究国内外教育技术与装备建设之理论与实务,交流教育技术与装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整和互动的实践经验,引...>>更多

课外天地

您的位置:首页 > 课外天地

贫困地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现状及对策初探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技术装备》杂志社官网 发表时间: 2021/8/21 阅读数:382

贫困地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现状及对策初探

摘要近年来,国家对贫困地区教育信息化投入加大,学校的信息化基本办学条件得到明显的改善,实现了从“黑板”向“白板”的转变,给课堂教学带来无限生机和活力。但在实践的过程中,信息化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问题也日渐突出。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贫困地区;教育信息化应用;问题;对策

当今时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一日千里,已渗透进社会方方面面,教育当然也不例外。有人说,是教育搭上了信息技术的末班车,也有人说是教育推着信息技术往前走,但不管怎么说信息技术与教育是分不开的。既然分不开,那融合是必然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就是教育信息化应用最核心、最关键的一环。贫困地区教育信息化在应用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怎样去解决?

1、现状分析

()教育信息化实践中,重建设轻应用现象严重

重硬件轻资源、重建设轻应用,是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常见现象。究其原因,与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领导的政绩思维有关。他们认为资金投入了,设备采购了,总结可以大写特写了,领导来检查可以过关了。却不知设备是基础,应用才是关键,资源更是应用的前提,轻资源、轻应用将导致设备无法发挥应有的效益。

()教师教学观念没有转变,把教育信息化应用当作“负担”

大多数教师,尤其是年龄偏大、地处农村边远地区的教师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学理念没有更新,早已习惯“粉笔+黑板”的教学模式[1]。信息化教学手段对他们来说是“舶来品”,使用起来多少有些水土不服,花费他们大量的时间来了解、熟悉、掌握操作技巧,信息化设备的应用成了他们工作的“负担”。他们认为与其这样,还不如直接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来得快。久而久之,他们不想用,不敢用,最终导致设备闲置、浪费,成了摆设。

()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水平不高,信息化专业队伍力量薄弱

贫困地区教育由于长期处于落后及资源不均衡状态,虽然“三通两平台”的口号早已提出,但实施进展慢,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正在建设。教师刚接触新媒体,信息化教学手段应用于课堂教学还处于最初级的阶段。比如上课就会用视频展台通过投影或一体机投射课本,稍好一些的就使用自制的PPT课件进行简单教学,而不会挖掘电子白板或一体机的强大学科工具以及在线资源功能应用于教学,不能与学科教学进行有效融合。电教装备部门花费大资金、大力气配置的现代信息化教学装备,到了学校应用效果还是处于幻灯机或大屏幕布时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力度不够,这显然有悖于电教装备部门对于信息化教学设备投入的初衷。

贫困地区信息化管理专业队伍基础薄弱,严重影响该地区的教育信息化进程,一定程度上阻碍信息化教育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专业化水平不高,比如知识结构不标准、技能不专业,很多信息技术教师都不是师范院校计算机相关专业毕业,基本都是其他学科教师转行经过短期培训上岗,他们的理论水平、教学水平、管理水平与专业教师相差较大,不能指导或辅助其他学科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课堂教学。

()教育信息化应用评价制度缺失、激励措施不得力

没有统一的应用评价机制,严重阻碍了教育信息化在学校的应用。基层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基本没有制定一套教育信息化应用评价标准,对教师是否应用信息技术设备上课没有量化考核,对信息化设备管理人员的工作量没有一个参考标准。老师用多用少一个样、用与不用一个样、用好用差一个样;管多管少一个样,管与不管一个样,管好管差一个样。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地调动,导致设备使用率低、资源应用率低,很多设备损坏无人维护。

2、对策分析

设备是基础,应用是关键,必须以人为本,围绕“应用”做文章。

()加强政策理论学习,转变思维

从根本上解决重建设轻应用的错误倾向。基层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应树立正确的教育信息化应用观,制定一套行之有效、可操作性强的信息化教学应用评价体系。比如把教师教育信息化应用情况纳入绩效考评、职称评聘,让广大教师有紧迫感,感到使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是一种光荣、时尚,而不是负担,激发教师内在的动力,使信息化教学成为一种常态。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信息技术能力

贫困地区由于有国家政策支持,有项目资金支撑,信息化教学设备往往是主流的,较为先进的,这就对我们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通过三个层次的培训,逐步提高教师的应用能力水平:①以项目实施为依托,在县级电教部门的指导下,通过设备厂家专业讲师的培训,初步掌握设备的操作方法及功能应用,并在日常的教学中熟练之;②通过“国培”“区培”等现场或网络在线学习,聆听专家授课,夯实教育信息化应用理论基础,转变教学方式;③通过参与或观摩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举办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评选活动,学习优秀教师的先进经验,弥补自己的不足,更好地提升自我。

另外:①每年教师招聘应分配一定比例用于招聘师范院校信息技术教育相关专业毕业生,充实教育信息化人才队伍;②每年应至少安排一次专业培训,提升这支队伍的管理、应用及服务水平,使其往更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完善机制建设,保障信息化教学可持续发展

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先进教学设备及应用模式层出不穷。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也必须时刻跟进,贫困地区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应把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作经费作为经常性开支列入年度政府财政预算,从制度上保障信息化教学应用可持续发展。

组建县域教育信息化技术专家队伍。打造一支技术过硬、专业水平高的教育信息化技术保障团队,对教育行政部门教学设备采购、安装调试及验收提供专业咨询及评价,为进校设备把好质量关;定期对学校开展巡回服务,为技术力量薄弱学校提供设备维护支持,保障信息技术教学设备正常投入教学应用。

参考文献

1]钟国丽,王雪娇,康彦.浅谈农村小学信息化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教育装备与研究,2017(8)94

360 百度 中国知网 全网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