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关于我们

期刊简介: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原(教育仪器设备)创刊于1987年,是由中国教学仪器设备行业协会主办的中国教育技术装备领域的专业权威期刊。历时30年,勤耕不辍,不懈努力,致力于服务教育改革,构建交流平台,推动理论研究,传承实践理性,促进行业发展和进步。本刊介绍和研究国内外教育技术与装备建设之理论与实务,交流教育技术与装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整和互动的实践经验,引...>>更多

学科教育

您的位置:首页 > 学科教育

教育信息化的政策比较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技术装备》杂志社官网 发表时间: 2021/10/29 阅读数:400

教育信息化的政策比较

韩国在20002013年的教育信息化白皮书中,对新技术和评价数据的应用可以给我们提供很好的借鉴。在其教育信息化评价年度报告(2000年,以后变成两年评价一次)中,新技术运用于评价的成效和评价数据报告将反馈到下一年的政策制定,起到很好的参考作用。2011年发起的“SMART智慧教育”项目,还提出建设并运行Edu-Data教育大数据系统[82],为评价的研究、法律支撑提供大数据支持。现如今,教育大数据已成为驱动教育信息化评价改革与持续发展的战略资源。

2007年,新西兰教育部发布了一个评估报告:

《学校ICT网络基础设施升级项目:早期影响的评估》[83],专家团队就全国实行学校ICT网络基础设施升级项目以来的早期影响进行评估,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实行升级项目以来,大部分学校教师反映还需要适应一些衔接整合的工作,在老师的态度信心和动力发生了显而易见的积极变化,网络基础设施的升级实现了教师们教学和专业用途的增加。同时也发现在项目初期,仍需要给教师们提供较大的技术支持和培训。这些反馈数据和评价报告给教育信息化系统工程提供了意见,让国家能够掌握每一项工程的进度和效果。

通过从各国际组织、教育信息化水平先进国家的评价研究和实践中学习,我国也开始意识到利用技术开展评价的重要性。这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提升工程中发布的“两个标准”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如,在《能力标准》的评估与诊断方法中提出:(1)尝试利用技术工具收集学生学习过程信息;(2)尝试利用技术工具开展测验、练习等工作;(3)综合利用技术手段进行学情分析,为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依据;

4)利用技术手段持续收集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关键信息等。可见,在评价中整合新技术以促进评价工作的高效运行,是今后发展的一个趋势。

发展趋势与启示

通过对美国、韩国、新加坡和UNESCO等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教育信息化评价的相关政策、研究、标准和技术的对比,我们得到一些启示,并对教育信息化评价的发展趋势有一定的把握。

(一)政策上高度重视,更新评价理念,明确评价

目的,加强执行力度,完善持续评估在政策上,重视教育信息化评价,认识到评价是教育信息化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国家层面顶层设计教育信息化评价思路和框架。同时,转变评价理念,将评价作为的教育信息化工作反馈的手段,将评价从教育信息化的终点变为起点,做好从评价到诊断的评估监测。细化评价目的,使其具备可测量性。对于政策提出的工作目标,要落实责任机构,加强执行力度和进度跟进工作。对于发展战略本身,开展持续不断的评估工作,以确保政策的适用性和评价效果。

(二)落实评价责任和研究单位,成立评价专家委员会,设立评价研究项目

相比于美国ISTE和韩国KERIS这样的专职评价责任和研究单位,我国迫切需要将教育信息化评价工作落实到某一具体研究单位,建立评价的分级责任制,同时,成立各种评价专家委员会。对于评价研究方案的执行,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引导,结合政府力量和学者思想,双向保证把教育信息化评价工作落实。可以组建一个“以政府为主导、专家引领,多方参与”的评价团队,在吸收国外优秀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开展教育信息化评价的本土化研究。投入资金支持,通过设立教育信息化评价研究项目,鼓励试点学校、各级评价机构和研究者加入。

(三)顶层设计,研制针对不同评价对象、办学层次、构成要素的统一评价标准,配备评价指南和案例,在实践中不断修订和完善评价标准无论是美国ISTE针对“学生—教师—管理者—教练—计算机科学教师”的系列评价标准,还是韩国的针对“幼儿园—小学—中学—教育管理—大学—终身教育—职业教育—学术研究”的评价方案,都是基于顶层设计的系统工程。相比之下,我国现存的评价指标虽丰富却不够系统。因此,迫切需要我们去细化与丰富评价标准,规范、整顿现有的评价指标体系,出台系统性、分层次、分对象、针对不同构成要素的相互配套衔接的评价标准。为不同级别的评价人员提供指引以及自我评价的方向。

为了提升标准的可操作性,还需要提供相应的视频案例资源包[84]。正如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计划的制定,经历了“广泛征集意见—召开专家会议—发布征求意见稿—参与各种会议征求意见—发布国家教育技术计划”[85]这个漫长的过程,我国教育信息化评价标准的制定,也必须经过一个长期的、严谨的过程。在基于调研的基础上,由专家团队研制更加完善、统一、系统、有逻辑的评价标准,不断跟进评价实践,保持动态修订。

(四)渗透新型评价技术,开发各类评价服务支持系统,分析年度诊断报告和教育大数据美国2010年的国家教育技术计划《改变美国教育:学习以科技为动力》的关注重点就是信息技术在学习、评估系统中的有效应用[86]。韩国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部为各省级教育办公室开发了自我评价系统,完成了“准备自评报告—区域自我评价—提交自评报告”的智能评价服务,打通责任组织、自评委员会和教育研究服务所之间的沟通壁垒,提供新技术和服务系统的渗透支持,提高了评价的效率。

世界各国的年度评价报告和阶段性评价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启示我们,大数据时代的评价数据对评价工作的实施效果有很好的参考作用,能为评价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改进意见。为此,加强硬软件建设,提升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信息素养、技术整合以及数据分析能力,加强科技服务力量,是提高教育信息化评价效益的路径之一。

[参考文献]

[1]焦建利,贾义敏,任改梅.教育信息化宏观政策与战略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401:25-32.

[3]张豪锋,孔凡士.教育信息化评价[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11.

360 百度 中国知网 全网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