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关于我们

期刊简介: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原(教育仪器设备)创刊于1987年,是由中国教学仪器设备行业协会主办的中国教育技术装备领域的专业权威期刊。历时30年,勤耕不辍,不懈努力,致力于服务教育改革,构建交流平台,推动理论研究,传承实践理性,促进行业发展和进步。本刊介绍和研究国内外教育技术与装备建设之理论与实务,交流教育技术与装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整和互动的实践经验,引...>>更多

理论前沿

您的位置:首页 > 理论前沿

从“技术导向”到“学习导向”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技术装备》杂志社官网 发表时间: 2021/12/22 阅读数:366

“技术导向”到“学习导向”

摘要:信息技术支持的学与教变革是教育信息化系统改革中的关键。我国信息技术支持的学与教,在理论层面已开始由“要素观”逐步转向“生态观”,但实践层面的变革思路上存在着“技术导向”的倾向,这导致研究者热衷技术应用而忽视学与教本身。通过对比中外教育信息化政策以及分析新加坡的典型案例,发现国际上学与教变革的新措施均体现出“学习导向”的特征,并有四个主要动向:关注信息时代学习者的能力结构、挖掘教育“大数据”以分析学习者行为、构建个性化网络学习空间以培育新型学习方式、倡导“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我国应将信息技术支持的学与教变革思路逐渐由“技术导向”转到“学习导向”。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学与教变革;教育信息化政策

之所以选择新加坡作为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有以下两点原因:首先,新加坡和我国地缘关系密切,文化较为相通;其次,新加坡的教育信息化水平比较高,早在21世纪之初的《全球信息技术报告2001-2002》就指出:新加坡已经成为世界上信息技术最娴熟的国家[38],而2013年该报告又指出:新加坡的信息技术水平仅次于芬兰,排名世界第二[39]。新加坡信息技术支持的学与教变革措施及经验能为我国提供借鉴。

(一)新加坡教育信息化概况

新加坡的教育信息化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1997年至今,已经陆续发布4个教育信息化总体规划,通过这四个规划的纵向对比,我们可以从历年的工作重点中看出:新加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点也遵循着前文所述的发展逻辑——从基础设施建设到软件资源建设、从人力资源培训再到教学流程的变革。而在第三期的教育信息化规划一开始,新加坡政府正在反思上一期教育信息化规划:信息技术主要还是支持传统的被动式教学模式;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还停留在较浅的层次;改革实践不够系统化和结构化;评价内容和方式不能够反映21世纪对学习者的能力要求[45]。可见,从MP3开始,新加坡在信息技术支持的学与教变革的理论层面已经有了新的转向。

(二)学与教变革的主要措施

“21世纪竞争力”为教育目标框架,倡导全人教育从历次新加坡教育信息化政策规划目标的变迁中,我们可以发现,新加坡逐渐加强了对学习者学习需求和能力培养的关注,更加注重“以学习者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导向”。

为了加强新加坡学生在21世纪的竞争力,在“培养面向未来的新加坡人”计划中,新加坡教育部提出了一个“21世纪竞争力”框架[46],作为其教育目标的总体设想,它认为新加坡的学生在21世纪应该成为一个自信的人、自主学习者、积极贡献者以及有责任心的公民。该目标框架分为三个层次。(1)核心价值观:尊重自己及他人、责任心、正直感、关怀心、顺应力。(2)社会及情感方面的五大竞争力:自我意识、自我管理、社会意识、关系管理、正确决策。(3)适应全球化社会必须掌握的三大技巧:公民素养、全球意识以及跨文化交流技能,批判性以及创造性思考能力,信息和沟通技巧。

为了将该教育目标框架落到实处,新加坡做出如下努力。(1)将“21世纪竞争力”教育目标框架分解成一个个可共同参照的能力点,清晰的界定学生应该知道什么以及能够做到什么,并将这些能力点培养与学校的各门课程实现整合,将信息的获取与处理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沟通能力,知识应用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个性发展等纳入传统的课程。在新加坡教育部教育技术办公室创办的“TheICTCONNECTION”的网站上可以看到“21世纪竞争力”教育目标框架在历史、英语、数学、汉语以及科学课堂上运用的视频案例[47]。(2)重点通过综合课程活动(Co-curricularActivities,简称CCAs)来推动“21世纪竞争力”教育目标框架在学校中的实施和推广。CCAs的课程不仅提供硬技能、软技能的学习,还能促进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并为培养学生的性格及领导力发展提供机会,这些价值观和能力正是“21世纪竞争力”所倡导的。(3)为教师提供新的培训内容,教其掌握适应“21世纪竞争力”的教学法和评价方法。不管是在普通的课程,还是CCAs特色培养项目中,教师的正确引导对发展学生的“21世纪竞争力”都颇为重要。

新加坡以“21世纪竞争力”教育目标框架为底层驱动,并将其与学校教育进行全方位整合,力图倡导学习者全面发展的“全人教育”,目前改革已初见成效。一项国际上的OECD评估报告显示,新加坡的学生已经为21世纪做好了准备[48]。

参考文献

积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鼓励更多“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实践。然而,在引进这些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却存在一定偏差:我国实践者首先借鉴的是国外先进的信息技术及其应用方法或模式,却往往忽略其背后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先进的教学理念。众所周知,与我国传统“以教为主”的教学理念不同,国外比较崇尚“以学为主”的理念,这种先进的教学理念才是支撑国外创新教学模式取得成功的重要

参考文献:

[1]ModellingICTdevelopmentinEducation[EB/OL].[2009-05-01].http://www.unevoc.unesco.org/fileadmin/up/modelling_ict.pdf.

[2]杨宗凯.《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框架设计思路[EB/OL].[2012-09-01].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6601/201207/139014.html.

[3]焦建利,贾义敏,任改梅.教育信息化宏观政策与战略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4,(1):25-32.

[4]刘延东.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EB/OL].[2012-09-05].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

s3342/201211/xxgk_144240.html.

[5]何克抗.学习“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解读[J].中国电化教育,2012,(12):19-23.

[6]Maddux,C.D.,Cummings,R.Fad.Fashionandtheweakroleoftheoryandresearchininformationtechnologyineducation[J].JournalofTechnolo-gyandTeacherEducation,2004,(4):511–533.

[7]蔡旻君.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与“教”分离现象透视和成因分析[J].电

化教育研究,2013,(2):93-99.

[8]余胜泉.技术何以革新教育—在第三届佛山教育博览会“智能教育与学习的革命”论坛上的演讲[J].中国电化教育,2011,(7):1–6.

[9]《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0-07-29].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A01_zcwj/201008/xxgk_93785.html.

[10]刘雍潜,李龙,谢百治.信息技术环境对“学与教”方式的支持[J].中国电化教育,2010,(11):17-21.

[11]白盈盈,马德俊.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新型学与教方式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13):41-44.

[12]王长江,胡卫平.技术促进教学:发展、演进和启示[J].现代教育技术,2013,(10):15-19.

[13]尹恩山,邱婷.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生态重构及教师角色嬗变[J].

中国电化教育,2010,(2):104-106.

[14]何克抗.我国教育信息化理论研究新进展[J].中国电化教育,2011,

(1):1-19.

[15]何克抗,李文光.教育技术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0.

[16]王国忠,谢百治.信息技术条件下学与教方式研究的元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2,(3):47-51.

NationalEducationTechnologyPlans:ImplicationsforEducation[EB/OL].[2010-03-01].http://www.nssa.us/tech_journal/volume_1-3/vol1-3_article_10.html.

netp2010[EB/OL].[2010-12-01].http://www.ed.gov/sites/default/files/netp2010.pdf.

[19]E-LearningintheRepublicofKorea[EB/OL].[2010-02].http://iite.un-esco.org/pics/publications/en/files/3214677.pdf.

[20]魏先龙,王运武.日本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概览及其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13,(9):28-38.

[21]i-JapanStrategy2015[EB/OL].[2009-07-06]http://japan.kantei.go.jp/policy/it/i-JapanStrategy2015_full.pdf.

[22]21stcenturystudentoutcomesandsupportsystems[EB/OL].[2011-06-01].http://www.p21.org/about-us/p21-framework.

netp2010[EB/OL].[2010-12-02].http://www.ed.gov/sites/default/files/netp2010.pdf.

ICTtransformingEducation[EB/OL].[2009-07-01].http://unesdoc.unesco.org/images/0018/001892/189216e.pdf.

NurturingourYoungfortheFuture–Competenciesforthe21stCen-tury[EB/OL].[2010-08-05].http://bioquest.org/nie2011/wp-content/u-ploads/2011/07/nurturing-our-young1.pdf.

[26]尹睿,李丹飒.国外个人学习环境研究的进展与趋势[J].中国远程教育,2012,(7):20-23.

NadaDabbagh,AnastasiaKitsantas.PersonalLearningEnvironments,socialmedia,andself-regulatedlearning:Anaturalformulaforcon-

nectingformalandinformallearning[J].InternetandHigherEduca-tion.2011,(6):3–8.

netp2010[EB/OL].[2010-12-12].http://www.ed.gov/sites/default/files/

netp2010.pdf.

[29]E-LearningintheRepublicofKorea[EB/OL].[2010-02-01].http://iite.unesco.org/pics/publications/en/files/3214677.pdf.

 

 

360 百度 中国知网 全网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