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关于我们

期刊简介: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原(教育仪器设备)创刊于1987年,是由中国教学仪器设备行业协会主办的中国教育技术装备领域的专业权威期刊。历时30年,勤耕不辍,不懈努力,致力于服务教育改革,构建交流平台,推动理论研究,传承实践理性,促进行业发展和进步。本刊介绍和研究国内外教育技术与装备建设之理论与实务,交流教育技术与装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整和互动的实践经验,引...>>更多

课外天地

您的位置:首页 > 课外天地

继承创新发展:书法传统与创新之浅探
信息来源:《中国教育技术装备》杂志社官网 发表时间: 2020/8/18 阅读数:712

继承创新发展书法传统与创新之浅探

摘要学书者要接受新的艺术思潮,丰富自己的思路,真正做到古为今用,辩证地吸收传统书法的营养,在继承、创新、发展中进行书法创作,使我国这一古老而永存的书法艺术焕发出艺术青春和时代风采。

关键词继承创新书法创作发展

中国书法艺术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鲜明的传统文化特色。重视法度,讲究师承等理念至今对于我们书法学习与创作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1、辩证地继承传统

传统是客观存在的,在数千年的书法艺术领域里,矗立着一座座高峰,这就是历朝历代的书法大家。他们以自己独特的风格和在书法艺术发展上的卓越贡献,获得了历史的认可,各自在书法史上占据一席之地。

1.1“法”的高峰。

唐太宗在《笔法诀》中认为“心正气和,则契于玄妙心神不整,字则歌斜志气不和,书必颠倒。”尚“法”是唐太宗书学思想的重要方面,这种思想强调的是心理的平衡,抑制情感的宣泄强调客观规律,抑制主观精神的发挥强调秩序,反对“放诞”。因而,对于书法本身,它不可舍脱“法”的存在而存在,而尚“法”成为一个时代书风的标志,“法度”潜在地成为人的思想、言行的标准,以及生存秩序的体现。

1.2“意”的高峰。

我国当代书法家、书法理论家曹宝麟认为“尚意书风的兴起,源于神宗、哲宗二朝的登场。”他说“对宋人的书法概以尚意的属性,应是基于苏轼‘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的诗句。什么是意?意就是内心感受和丰富联想。那么尚意也就特别注重作者的主观情感的作用,也就格外追求创作心态的自由。尚意在宋代大行其道,它作为一种文艺思潮,盛行于包括书法在内的一切文化领域。这一现象的产生,有着禅宗思想逐渐为士大夫普遍接受并成为文艺创作的指导方针的社会背景。”显然,尚“意”书风的兴起也正是建立在对唐代尚法书风批判的基础之上。其本身源于制度的影响、皇室的嗜爱、艺术思想的变化、社会各阶层的精神需求等因素。

1.3“情”的高峰。

通常,以赵孟顺、董其昌为代表的尚“态”书风被归为元明风格的标志。但是,从思想史的角度看,以王铎、傅山、徐渭为代表的反叛书风更具历史和艺术价值。笔者将其归结为尚+,晴”。这种“情”源于当下思想文化语境,他关涉的核心是书者的主体观念和关怀意识,是一种理性和情绪的极度宣扬。因而,这种情势违背常态,一反阁帖滥筋的衰糜、弱化困局。朱仁夫在《中国书法史》一书中认为,徐渭、王铎的书法思想受明末启蒙思想的影响颇深,试图把一腔挣脱封建礼教束缚的情感发泄出来。至清朝初年,因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这种情感转化为强烈反抗民族压迫的不平之情。于是,这种有气势、有气度的美学思潮呼之欲出,表现出另一种个性的追求和理性的发扬。而这也成为晚清碑学,乃至近代新型书学思想兴起的内在因素之一。

书法的优良传统就是一代代人经过长期不努力而逐渐积累形成的。怎样继承传统?关键在于我们怎样去认识它,挖掘它,发扬它。现代社会的发展与封建时期的中国有巨大差异,这种差异直接导致了传统文化的断层。但是,作为传统的中国书法艺术,其继承和发展的唯一出路仍然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根基。笔者认为,应用辩证的方法去对待,要用现代人的观念、视角、行为去观照传统,并深深扎根于传统中,在广博的基础上,分析比较,站在当代的审美立场,汲取收获。还要对传统精神和书家做全面地了解和分析,继承传统中有价值的东西,掌握传统中的笔法、墨法、章法等基本规律,探索出潜藏的艺术价值,深人一家和多家,要超越“传统”,但不能抛弃“传统”。要接受新的艺术思潮,丰富自己的思路,真正做到古为今用,辩证地吸收传统营养。

2、书法创作中的人格精神与抒情

书法创作行为及书法风格的形成是由书家审美趣味决定的,是人格精神的体现。从创作到风格语言确立这一过程中,书家时时面临审美选择的取舍,影响书家审美趣味及创作指向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时代风尚、地域文化、物质因缘、利益驱动、从众心理和心路历程。书法与中国文人的内在生命精神血脉相连,融为一体,在书法的语言里,大到恢宏宇宙大道,小至个人处世哲理,化为生动的笔墨意象。书法艺术创造的真正含义,不在于攀登前人的艺术高峰,而在于造就属于自己的高峰。改革开放四十年,由于中西方文化艺术思想的频繁交流,现代书坛的成功实践已显露出一些可喜的苗头。然而,书法创作中,不仅要不断提高认识水平,达到观念的更新,还要从历史的立场认识当代,从时代的审美去认识历史。将古人书法中“气”“韵”“神”“骨”“筋”“肉”“血”巧妙地注人了现代人的审美情结,使“内气”与“外气”得以贯通,并在此基础上,使中国文字在原古象形的基础上,演变出富有当代审美意识的抽象之美。梅墨生说“‘既要站在现代的立场,又要运用书法的元素’是不同现代派书法表现的共同落脚点。书法的文化背景的位移,必然要造成书法表现的现代转型。”因此,书法创作应崇尚“中和”,是现代的,又是书法的,这是我们的目标。一要在作品中努力追求现代感,二要在作品中强调个性化。现代艺术中给我们以最大启发的是从塞尚到毕加索对形体的观念创造视觉的自由。对于书家来说,要借鉴西方现代艺术的构成和造型特征,打破传统的一切章法和结构模式,在现代的文化环境中,创造出既有传统修养,又能体现现代意识的作品,表现出对生活、对历史、对社会、对人生的思索和热情书法艺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对于艺术家来说,知识面总是越广博越好。书法家人品的养成、书品的形成,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书家腹内书卷的丰赡。中国传统文化诸多方面的综合修养,对于书法家的影响,在某个层面、某个阶段上可能表现得不是很明显,但时间越长,这种影响就越强烈、越深远。每个书家,由于其思想、气质、知识结构、审美情趣和创新整合能力的不同,在从事书法临习和创作活动的过程中,都会无意识、不自觉地自立自法,自取自需,吸收自己需要的那一点,张扬自己追求的那一面,这是心理定向规律的作用使然。但同时,书家还必须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在不同于前人审美观的统领下,对符合自身价值追求的作品要更为敏感,要有目的、有意识的采取自己得心应手的方式,从不同于他人的知识结构、书法实践中自觉地进行整合,积极追求个性化的艺术风格。比如,在临习时,求其情、其气、其品、其功在创作时,或俊逸,或雄浑,或灵秀。书家必须要有这种选择,并要在这种自主的个性化选择中,不断塑造自身的艺术品格,努力形成为社会所认可、可接受的书法特色和风格。书法艺术水平提高的关键,就是要在前人已有的书法艺术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再发展、再前进,使之更加规范化、科学化、艺术化。在此过程中,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突显个性,各领风骚,是应该充分肯定的,也是大有好处的。只是在发展个性的同时,不能忘记传统,忘记书法艺术创作自身的规律,要在规范的范围内尽情发挥。不能为了张扬个性,片面强调求新求奇,以致“怪体”丛生,“作秀”成癖。那样不仅不能发扬优秀传统,引领创新书风,反而会影响书法艺术创作的声誉。王宏建在《艺术概论》一书中认为“书法是一种抽象表现艺术,在抽象的形式之中包含着深厚的意识。这种意识是从两个层面体现出来的。第一层面是由于书法要以文字语言为依托,文字语言里如诗词、文章等,本来就具有一定的思想内容,而书法的美与这种思想内容结合起来就更加富有魅力。第二层面是书法本身的形态直接体现出来的,因为书法就是书法家的生活体验与情感的艺术表现。”因此,在抒情上,书家的情感与书法的技巧相结合达到完美的高度之时,写出的书法作品才富有艺术感染力。一幅书法作品,既是创作者性情和精神之揭示,也表明书家创作时的心境情绪。当代书画家李可染说“意境是艺术的灵魂,是客观事物精神部分的集中,加上人的思想感情的陶铸,经过高度的艺术加工,达到情景交融,借景抒情,从而表现出来的艺术境界。”书家抒情,以书抒情,以书寄情,“情”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与代表性,在不同的时代产生不同的情感,不同的情感又产生不同的书风和书法艺术。

3、创新与发展

当今世界,创新和发展成为主要特征。学习书法艺术,必须学习传统、研究传统、深人传统。传统汲取得越丰富,创作成功的可能性越大。因为传统书法凝聚、荟萃了中国古人的智慧,但艺术贵在创新,创新是时代和书法自身发展的需要。创新的基础,是对传统的继承,两者是相互依存的。离开传统的创新,是无源无本的创新,是没有生命力的同样,离开创新的传统,是一种僵死的传统,会被历史所淘汰。历代书法大家都是在继承和创新中完善自我的,学书时我们要把传统的根子扎深、扎实,以经典为师,更新观念,借古开今,在继承中求发展,出精品。既要继承又要发扬传统的道理人人都懂,但做起来就不那么简单了。在向传统学习的过程中,很多人因无法突破传统,成为捍卫传统的保守派,或者干脆走向另一极端—彻底抛弃传统的“纯粹”创新。上述两种现象从两个极端禁锢了自我,窒息了创新之路。因此,必须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21世纪的发展中,世界的各领域都发生了深刻变化,科学性和时代性成为新世纪书法创作趋向,不少书家在变化中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为创作做出种种努力,不断地吸收、借鉴各种文化和样式,书法风格已呈现着前所未有的多元态势,从主流领域的尚碑、崇帖、兼容,到非主流领域内的现代水墨、笔墨构成等,各自都已培育出其成长的语境,这源于社会、政治、文化、思想的自由氛围给予个体的任意选择和表达。“笔墨当随时代”,时代变了,笔墨就不能不变观念新了,意境就不能不新。从构思到写意,从意象到意境,均应革故鼎新,自辟蹊径。

4、创作与创新

应该承认,时下研究传统的书学思想日益减少,现代社会的人们在书写技法上都在退化,传统的书学思想在现代意识与先锋观念的冲击下已面临危机。在电脑逐渐取代纸笔的今天,延续数千年的毛笔遭遇时代的挑战,人文精神的失落、传统书学思想堡垒的坍塌似乎成为一种趋势,传统的书写也越来越没有它的位置。但书法作为传统艺术,来源于社会,最终要回归于社会,经受社会的检验。如果说,古代的书法创作是一种基于非自觉心理的实用书写,那么,作为艺术创作,它已经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不管在作品产生前的预设,还是产生后的诊注,其意义并非是个体审美如此简单,它依托于书法创作本身所承载的一切社会文化因素。与古代不同的是,当代书法的意义已不能局限在使用的领域内,而应从其艺术价值上加以考量,考量现实的我们身处于书法的什么层面,我们该如何进人艺术层面,或提升自身艺术品格及文化价值,使我国这一古老而永存的书法艺术焕发出艺术青春和时代风采。我想只有立足当代,沉潜传统,超越自我,才能进人新的书法佳境。

“人古出新”的发展规律是由书法艺术的本质所决定的,当代书法创作的空间还很大,传统必须在当代的语境中重新作出审视和解释,今天的观念必定向书法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提出新的问题,并期待它提供一种契合时代观念的新的审美样式。历史是公正的,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谁能创造出书法艺术发展的规律,谁将载人明天的中国书法史。

参考文献

[1]曹宝麟.中国书法史·宋辽金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

[2]朱仁夫.中国古代书法史[M].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2010.

[3]陈振滚.线条的世界中国书法文化史CMS.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

[4]马钦忠.中国书法的当代论释[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

[5]王宏建.艺术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

360 百度 中国知网 全网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