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关于我们

期刊简介: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原(教育仪器设备)创刊于1987年,是由中国教学仪器设备行业协会主办的中国教育技术装备领域的专业权威期刊。历时30年,勤耕不辍,不懈努力,致力于服务教育改革,构建交流平台,推动理论研究,传承实践理性,促进行业发展和进步。本刊介绍和研究国内外教育技术与装备建设之理论与实务,交流教育技术与装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整和互动的实践经验,引...>>更多

教学实践

您的位置:首页 > 教学实践

新时代我国商务英语专业建设研究
信息来源:《中国教育技术装备》杂志社官网 发表时间: 2020/11/21 阅读数:764

新时代我国商务英语专业建设研究

摘要我国商务英语专业发展至今,无论是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课程设置还是师资队伍建设等,尚不能很好满足新时代经济社会对国际商务人才的要求,改革创新迫在眉睫。从商务英语学科地位出发,梳理商务英语专业发展历程,探讨其专业属性与特征应具备的“两性两型”,即独立性、涉外性、应用型和复合型,提出依据《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制定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培养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课程设置和建立复合型师资队伍等措施,以建设适应新时代的商务英语专业。

关键词新时代;商务英语;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课程设置

我国商务英语专业是由教育部批准开设的英语类专业之一,是商务英语与商务知识复合而成的英语专业。当下,商务英语专业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尚不能很好满足新时代经济社会对国际商务人才的要求,改革创新迫在眉睫。在研究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笔者将梳理我国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历程,并在对比中西方商务英语办学差异的基础上,探讨我国商务英语的专业属性和特征,最后结合时代特征提出商务英语专业建设的建议,以期推动新时代的商务英语专业建设。

1、我国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历程

商务英语专业是英语专业建设从纯语言学习向应用语言学习转变而发展出来的新型外语专业。我国商务英语专业缘起于外贸学院的外贸英语专业。新中国第一所外贸学院是1951年中央贸易部开办的北京对外贸易学院,之后又相继开办了上海对外贸易学院(1960)、广州对外贸易学院(1980)和天津对外贸易学院(1983)。外贸英语专业主要是为了培养外贸人才,其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是围绕外贸活动设置的实用课程,如英语函电、英语会话、应用文写作、进出口实务等。20世纪末,经济全球化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外贸事业的发展,也正是在此时,“商务英语”作为一个专门术语进人学者们的视野。

1994年,中国国际商务英语研究会正式成立,并召开了第一届全国商务英语研讨会。第二届、第三届全国商务英语研讨会分别于1996年、1998年召开,其核心成员主要包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厦门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

进入21世纪,国内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出现了较严重的脱节现象,倒逼英语专业主动应对严峻挑战。2006年,教育部批准目录外试办商务英语本科专业[1]。直至2012年,商务英语专业才被列人本科专业基本目录。根据教育部公布的相关数据,截至20173月,全国已有323所高校开设了商务英语本科专业,其发展势头可谓十分强劲[2]。但是,商务英语专业尚在发展初期,人才培养的规模、质量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还比较突出。当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规模虽大,但并不能很好地满足新时代经济社会对国际商务人才的需求,即经济全球化和国家与地方经济发展所需的高水平、国际型、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需要。

2、商务英语专业属性分析

目前,学术界对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科地位已经达成共识,即商务英语是英语语言的一个功能载体,是应用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3]。商务英语是一门独立的交叉学科,其理论基础包括英语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应用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商务学、管理学等。然而,许多高校在办学实践中对商务英语学科属性和专业特质的认识仍比较模糊,普遍存在着人才培养目标单一、人才规格模糊、对学校办学定位的支撑度不够、专业负责人办学思路陈旧保守、课程设置照抄照搬、千校一面、师资力量薄弱、实践教学形式与内容单一等诸多问题,导致人才培养不能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因此,学界还需进一步厘清商务英语专业属性与特征。

2.1国内外商务英语办学差异

首先,商务英语概念的差异。笔者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研究后发现,学界对“商务英语”的界定就很模糊,跨学科属性明显,但专业性较宽泛。国外(欧美)的商务英语一般有两种,即Business English(商务英语)English for International Business(国际商务英语),二者都属于复合型语言专业范畴(interdisciplinary course)。由于语言和行文习惯的不同,这两类在我国都被称为(国际)商务英语。

其次,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的差异。国外商务英语以语言培训为目标,其特点是短期性、针对性和商业性,属于专门用途英语(ESP)范畴。据相关研究,国外比较流行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有以下几种以剑桥商务英语(BEC)为代表开设的Business English模式,其属于普通商务英语语言范畴(GBEL);以英、美各大培训机构为代表开设的English for…模式,其属于专业商务英语语言范畴(SBEL);以欧美某些大学如英国中央兰开夏大学为代表的为国际学生开设的English for Inter-national Business模式,其属于语言文化专业范畴以日本为代表的Business Communication模式,其属于文化交际范畴。我国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目标并非仅仅是对学生进行语言培训,而是培养既具有英语专业知识又具有商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其特点为专业性、服务性,专业核心已经转向了商务[4]

再次,专业设置目的的差异。国外商务英语专业设置目的单一,即语言培训;国内商务英语专业设置则有语言培训和职业技能培养双重目的。我国商务英语专业的设置完全出于国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而非个体的语言培训,其专业设置的目的是为了突破传统教育的两大局限:英语专业学生缺乏国际商务基本理论与实践的局限,商科专业学生缺乏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局限。

2.2我国商务英语专业属性和特征

在梳理了国内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以及对比了国内外商务英语办学差异后,笔者认为我国商务英语专业应具备以下属性和特征,可概括为“二性二型”。

(1)独立性。商务英语专业虽然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但其理论研究和教学内容却有独特性。首先,作为一种职业英语,商务英语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商务英语专业虽然依托传统的语言学基础知识,但其更加注重商务交往中的言语应用。其次,商务英语专业并不仅限于学习语言文学专业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其已经形成了独立的思想体系和实践模式。商务英语专业是商务和英语的紧密结合体,它更多地涉及这两个领域的交叉渗透的知识,成为这两个领域的知识体系和理论体系的载体。

(2)涉外性。商务英语既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英语语言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5]。英语语言的工具性决定了商务英语专业实践的涉外性,它与该专业的独立性密不可分。随着学科本身的不断发展,商务英语专业已经成为我国传统英语语言学专业以外培养涉外英语人才的又一有效模式和新型途径。因此笔者认为,没有涉外就没有商务英语语言存在的基础。

(3)应用型。商务英语在现代商务活动中的应用性越来越明显,从最基本的商务联络沟通到商务谈判及合同文本的签订与实施,都是利用商务英语沟通交流的。商务英语教学是在商务语境中开展英语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商务沟通及操作能力为目的,教师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授课中充分运用多媒体和现代网络技术等手段使学生全面熟悉商务环境中英语的实际应用,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4)复合型。随着我国参与国际活动不断增多和日益深入,国家要求高等院校培养出更多的外向型复合人才,而商务与英语的结合本身就是“复合型”的体现。商务英语指的是商务行业专业人才在商务活动中使用的英语。商务英语复合型体现在将英语作为从事商务活动的工具,培养的人才既有扎实的英语知识和技能,又有丰富的国际商务知识和管理能力。

3、新时代我国商务英语专业建设的建议

2018年,教育部颁发的《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标》)第一章“概述”明确指出,“各高校外语类专业应根据本标准制定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体现本校定位和办学特色的培养方案”第三章“培养目标”要求,“各高校应根据自身办学实际和人才培养定位,参照上述要求,制定合理的培养方案。培养目标应保持相对稳定,但同时应根据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需要,适时进行调整和完善”。《国标》仅仅是在宏观层面上给出了指导意见,各高校应在此基础上制定更加明确的并与自身办学定位相符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

3.1制定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培养目标

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总体目标应定位为培养具有时代特色、创新意识、商务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商务英语人才。商务英语复合型人才指,既熟练掌握英语语言基本知识,又具备一项涉外行业或职业技能的人才,即“外语+专业(职业)”。应用型人才指具有跨文化商务沟通能力的人才。商务英语专业重视培养学生全球化背景下的具体商务活动能力,包括商务联络、计划安排、活动实施等能力,其应用性十分明显。

在《国标》总体目标指导下,各高校还应制定符合自身办学定位的具体的人才培养目标。社会需求决定人才培养目标,而人才培养目标则决定了该专业的内涵和人才培养规格[6]。因此,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应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行业需求为前提、就业为导向原则。高校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时,必须广泛细致地了解国家或区域内涉外行业的人才结构、人才需求等状况,注重人才培养的实用性和创新性,并且时刻关注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以行业需求为前提,依据社会和市场需求的发展与变化来制定人才培养目标。

第二,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原则。高校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时,应该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特点,科学分析并把握经济发展趋势,为社会培养涉外行业发展所急需的人才。培养的人才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关联是否密切、能否满足地区经济发展的需求是衡量商务英语专业办学质量高低的主要标准。

第三,各具特色、分类卓越原则。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绝不能简单照搬《国标》或其他院校的目标,要避免培养目标同质化、培养方案千校一面等问题。各高校应该根据自身办学实际、人才培养定位和区域经济发展形势确立相应的特色专业方向,如此方能制定切合实际的人才培养目标,真正做到“各具特色、分类卓越”。

3.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商务英语专业建设的核心问题是人才培养问题。在经济全球化以及服务行业飞速发展的新时代,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无法满足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规格的需求。特别是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经济竞争环境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势在必行。因此,各高校要推陈创新,聚焦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和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第一,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本科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进人大众化教育阶段出现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应用型本科是教学主导型本科教育,其将发展目标定位于培育直接面向市场和生产一线的高级工程应用型人才[7]。应用型本科办学活力和发展动力源于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如上所述商务英语专业的应用性非常明显,因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必然是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各高校应根据自身特点,针对其区域内涉外行业发展中的人才缺口,有针对性地培养商务英语人才,为涉外行业企业提供人才问题解决方案,并与区域内其他高校、相关企业通力合作,共同培养出符合区域内涉外行业发展要求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从而有效助推区域经济的发展。

第二,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我国高等教育早就开始了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例如学生可以通过修读第二学历或辅修跨学科的专业成为跨学科、跨专业的复合型人才。新时代,国际国内良好的经济发展形势和激烈的竞争环境为商务英语专业培养复合型人才提供了更加良好的机遇和更加广阔的空间。各高校应抓住时代机遇,借鉴已有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经验,积极探索具有时代特色的商务英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第三,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创新型人才是优质应用型本科的办学标志。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除了素质教育外,还要为学生提供职业个性发展的空间,并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必须遵循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要求,主动构建并完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第四,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既是新时代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要求,也是商务英语专业发展避免同质化,实现各具特色、分类卓越的必然选择。商务英语专业特色发展的前提是确立各具特色的专业发展方向,而这离不开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学校必须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3.3改革专业课程设置

第一,加强中国文化的融人。课程是专业特色方向的基石,除了英语+行业(职业)技能培养外,中国特色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在于在课程设置中融人中国文化素养课程。目前,我国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偏重语言训练,中国文化融人不够,学生母语文化底蕴不足。就国家政治、经济、外交发展形势而言,外语类专业不仅要开设目标语国家文化课程,更要将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融人有关课程,这样既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又能提高学生对母语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线上线下资源,尽可能多地让学生接触各类传统文化知识。此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组织能力和交际能力。

第二,构建特色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是体现商务英语教学特色的重要环节,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重在应用。因此,首先应增加实践课程学分以强化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其次,应根据专业方向和人才需求科学设置实践教学课程。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有着明显的地区性,因此应依据我国国情和地方经济发展形势构建各具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最后,实践教学体系设计应紧紧围绕商务实践活动这个中心展开。在实践课程的设置上,学校可以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企业的商务活动中,如此既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能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和商务操作能力。

3.4建设复合型师资队伍

第一,加强商务英语“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复合型商务英语教师队伍是培养复合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前提。强化校企合作是培养复合型教师的重要手段。优秀的商务英语专业教师既要精通英语,又要熟悉国际商务和涉外经贸活动,即其应是“双师型”教师。校企合作能使英语教师的知识结构得到较好的优化,这有助于其成为既懂理论又懂实践的“双师型”教师。

第二,强化商务英语教师的转型意识,引导教师主动转型。通过校内教育教学专业实践,专业教师可以获得更多的实践锻炼,进而指导商务英语教学活动;同时,教师走出校门,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加强与各类涉外企事业单位的合作与交流,这样既可以学习和掌握外经贸企业的运作机制,熟悉其业务操作流程,获得第一手案例资料,还可以在实践中反思教学,提高教学效果[8]

4、结语

商务英语专业发展至今,无论是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还是师资队伍建设,抑或课程设置,都不能很好满足当今社会对国际商务人才的需求,商务英语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函需改革创新。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对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是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动力。因此,新时代商务英语专业建设和发展必须紧紧围绕国家和区域经济建设对人才的需求,培养兼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叶兴国.我国商务英语专业教育的起源、现状和发展趋势[J].当代外语研究,2014(5);1-5

[2]邵珊珊.办好商务英语专业,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专访全国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协作组组长王立非教授[J].外语教学,2018(6):54-56

[3]王立非,李琳.我国商务英语研究十年现状分析(20022011)[J].外语界,2013(4);2-10

[4]王维.中国商务英语专业动态模式研究[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2(1):5-54

[5]翁凤翔.商务英语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7

[6]张靖,赵博颖,孟杨.商务英语专业发展研究[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17;109

[7]张红凤,宋燕.地方普通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变革—基于应用观的审思[J].教育发展研究,2015(9):53-58

[8]刘素君.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效果提升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6:128

360 百度 中国知网 全网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