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关于我们

期刊简介: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原(教育仪器设备)创刊于1987年,是由中国教学仪器设备行业协会主办的中国教育技术装备领域的专业权威期刊。历时30年,勤耕不辍,不懈努力,致力于服务教育改革,构建交流平台,推动理论研究,传承实践理性,促进行业发展和进步。本刊介绍和研究国内外教育技术与装备建设之理论与实务,交流教育技术与装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整和互动的实践经验,引...>>更多

学科教育

您的位置:首页 > 学科教育

全员参与科技创新教育模式构建与实施 ——基于培养乡村学生的创新素养
信息来源:《中国教育技术装备》杂志社官网 发表时间: 2021/2/25 阅读数:648

全员参与科技创新教育模式构建与实施

——基于培养乡村学生的创新素养

摘要:阳信县第一实验学校以科技校园建设为载体,顺应时代要求,实施创新教育。在创新教学实践中,结合九年一贯制学校特点,大力开展创新教育活动,探索形成了动手科技创新课程、思维科技创新课程、学科科技创新课程为主的不同学段、不同年龄学生都能参与的“三步走”的科技创新教育模式,用科技创新课程撬动了乡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创新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基础教育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提供了有效路径。

关键词:创新课程;三步走:创新教育模式

实践创新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适应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如何让学生有效地参与到创新活动中来?阳信县第一实验学校进行了积极探索,通过不断实践,构建了全员参与科技创新教育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1、研究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到:教育引导学生创造性劳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一直是基础教育追求的目标,无论是最新的课程改革,还是近年来“创客教育”理念的提出,都反映出国家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视。

如何让培育学生创造力的教育真正落实在教学中,而不是游离于课程之外的小制作、小发明、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如何在学科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这些都是长期以来没有解决的问题。这需要深入审视课程的内涵,因地制宜地重构课程内容和实施策略。

2、全员参与科技创新教育模式的内涵及内容

全员参与科技创新教育模式是指全体学生共同参与,通过学科教学的途径,用创新教育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一种创新教育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坚持国家课程的守正与创新,以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基于创新教育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以从小培养全员参与学生创造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课程框架,打破学科界限,整合课程内容;建立起基于动手创新课程、思维创新课程、学科创新课程为主,对各学科各年级具有普遍适用性的课程体系,寻找到培养乡村学生创造力的有效路径的普惠性教育模式。例如美术与自然学科融合的“科幻画”,数学与游戏结合的“七巧板”,充满想象力的作文“描述未来生活”,参与太空种子种植的实践活动,基于声学、光学、电学、力学的基础知识开发的动手制作课程《跟老樊学科学》,生活中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实验探究课程《给孩子一个鲜活的生物世界》等。这些课程都是在教师基于本学科基础上融合不同学科、根据不同年级学生设置的,能够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又能联系生活、改变生活,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创新素养。

3、全员参与科技创新教育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3.1全员参与科技创新教育模式的初步探索

201210月,学校派教师参加了在枣庄举行的山东省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研讨会,初次接触了科技创新教育。随后,学校开展了科技创新社团活动,小范围地进行了科技创新尝试。2013年暑假,学校派教师参加了由《中国教师报》组织的全国青少年创新教育骨干教师培训大会,为学校创新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20139月开学后,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学校在初中部开展了以打造“科技校园”为主线的科技创新教育。

3.2科技创新教育全员化、课程化实施

20149月,学校对科技创新教育进行了战略扩大,将小学部正式纳入科技创新教育的范围,开发了创新教育校本课程“创新让每个孩子都有出彩的机会”。为了解决班级数量多,创新教师少的难题,学校引进了微课教学,从网上下载创新讲座和将创新教师讲座录制成微课视频,利用活动课播放,使全体师生了解科技创新的意义和操作流程,然后通过创新比赛的形式引领学生的创新活动。

3.3全员参与“三步走”的科技创新教育课程的构建

全员参与“三步走”的创新教育普惠课程以科技创新理论为基础,开发了低年级或少基础的以“小发明、小制作、小实验”为主的动手创新课程,中年级有一定基础的以“培养发明技法,开发创新思维”为主的思维创新课程,高年级或有创新经验的“创新教育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学科创新课程。

3.3.1动手科技创新课程

面对低年级学生知识储量少,有些知识不是能很好地接受,结合科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美术、数学等国家课程教材,联系最基础学科知识开发了一系列的动手制作课程和对生活中的自然现象等实验探究课程。如,生物动手实验探究课程“给孩子一个鲜活的生物世界”、美术校本课程“巧手纸艺”、物理校本课程“真空不能传声”、通过网络接受北京景山学校吴俊杰老师指导开发的信息技术校本课程“3D纸膜课程”、以网易卡塔及柴火空间的“锦囊妙计”和拼接模块等现代的信息技术为平台编程课程等,使学生在动手制作过程体验中获得知识,在发现探索中提升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3.3.2思维科技创新课程

为了唤醒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本课程借鉴了全国创新名师李昌旺老师的“唤醒创造力”课程和樊雷老师开发的“创新让每个孩子都有出彩的机会”,开发了发明技法和思维锻炼为主的思维开发课程,并制作了相应的微课供观看。有一定知识基础的学生能通过参与活动,能独立或集体进行科技创新发明设计制作,强化科技创新意识。这些课程极大地调动了孩子们创新的积极性。

3.3.3学科科技创新课程

科技创新教育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学科创新课程,就是把科技创新活动渗透到学科教学中,让所有师生有意识地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如,生物创新教具“红细胞的单行运输模型”“眼球成像模型”被人教网创新教具栏目发表,数学创新教具“测定卫星到地球距离模型”助力秘海霞老师获得滨州市教学能手课堂教学第一名,袁宁宁老师执教的英语写作课《科技创新节》获全国一等奖,体育创新教具“纸团实心球”助力王辉老师获县教学能手称号。

全员参与科技创新教育模式是一种零课时、不考试的课程体系,在学科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在整体上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4、成果

阳信县第一实验学校以科技校园建设为载体,顺应时代要求,实施创新教育,在创新教学实践中,结合九年一贯制学校特点,大力开展创新教育活动,探索形成了动手创新课程、思维创新课程、学科创新课程为主的不同学段、不同年龄学生都能参与的“三步走”的科技创新教育模式,用创新课程撬动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素养,培养乡村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基础教育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提供有了效路径。

全员参与科技创新教育模式的课程化、全员化实施,已经深入到了每一个学科。5000多名学生接受创新教育的熏陶,学生获得20多项国家专利,在全国、省、市科技大赛中有400多人次获奖,多名师生的科技论文在国家、省级创新杂志发表。全员参与科技创新教育模式在全国中小学“创客教育”优秀案例征集中获得一等奖,并在大会作经验介绍;学校被评为全国创新教育实验学校、全国十佳创新名校、中科院未来科学家培养教育基地、中国发明协会创造教育基地校、山东省科普示范学校等;学校优秀校友、清华大学学生王天霖,北京大学学生陈润凯,北京中医药大学学生李娇月,中国政法大学学生高泽宇在学校就读期间均获得创新成果或国家专利,为他们进入高校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5、反思与展望

一是,科技创新课程中,学科课程达到了全员化参与,但动手课程、思维课程只对部分社团学生开设,有待于更多学生的参与实践。

二是,学科教学中的科技创新教育活动虽然涉及面较大,但受学科教学内容限制,科技创新教育的系统性需要迸一步加强。

三是,对于科技创新课题研究,目前多数还停留在个例研究阶段,缺乏普遍性。

阳信县第一实验学校全员参与科技创新教育模式还在不断优化整合,借建设科技校园的东风,科技创新活动将继续发展深化。学校科技创新模式顺应时代要求,唤醒师生的创造力,让创新思维自由地飞翔,柔性地改变着学校教育生态,为基础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一条可借鉴的路径。

参考文献:

[1]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中国教育学刊,2016(10)1-3

[2]杨九俊.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研究[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8

[3]曾俊军.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沉思[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512.

[4]孙智琳.核心素养视域下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秩序重建[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7(11)

360 百度 中国知网 全网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