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关于我们

期刊简介: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原(教育仪器设备)创刊于1987年,是由中国教学仪器设备行业协会主办的中国教育技术装备领域的专业权威期刊。历时30年,勤耕不辍,不懈努力,致力于服务教育改革,构建交流平台,推动理论研究,传承实践理性,促进行业发展和进步。本刊介绍和研究国内外教育技术与装备建设之理论与实务,交流教育技术与装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整和互动的实践经验,引...>>更多

教学实践

您的位置:首页 > 教学实践

“互联网+”时代中国远程教育的机遇
信息来源:《中国教育技术装备》杂志社官网 发表时间: 2022/1/11 阅读数:386

“互联网+”时代中国远程教育的机遇

“ 互联网+” 的实质是关系及其智能连接方式,是对互联网技术要素中智能要素和工艺要素的重新认识与界定。“互联网+”在注重互联网技术的支撑作用时,更注重协作、开放、跨界等互联网思维在传统行业改革中的作用,是把互联网作为创新要素纳入到传统行业的改革。简单的说,就是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促进信息通信技术与各行各业进行跨界融合。这不是两者的简单相加,而是创造传统行业新的发展业态。互联网去中心化,降低信息不对称,重新解构了过去的组织结构、社会结构与关系结构(马化腾,2015)。

“互联网+”具有四个核心特征:一是新的技术、先进的基础设施,云、网、端一体化的数字化、智能基础设施,云计算、移动互联、物联网以及3D 打印、智能可穿戴技术等设备及工具为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支撑;二是新的生产要素,数据与信息资源已成为各行业最核心的资产,大数据的涌现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方式、企业的运作模式,甚至还引起科学研究模式的根本性改变(王元卓等,2013);三是新的社会空间,以互联网为基础,利用信息通信技术(ICT)与各领域、多维度 的跨界融合,形成了互联互通的社会网络关系,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边界越来越模糊;四是新的业态体系,在互联网的影响下新体制、新机制、新分工在形成,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和网络媒介的快速发展,信息的创造、复制和传播都在提速,使事物外爆的同时也在加速内爆(张天勇,2015)。

“互联网+”为中国远程教育带来的发展机遇

远程教育作为中国教育体系中与现代信息通信技术紧密结合的一种教育形式,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时代环境中, 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

1.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对教育生态提出的新需求

2012 年, 党的十八大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角度阐释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从经济建设的角度看,在关于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三个维度阐释中,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是两个非常重要的维度。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实施创新驱动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都离不开人力资源尤其是人才资源的支撑,这对我国现有的人力资源和人才资源提出了新要求。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和人力资源大国,但不是人力资源强国,更不是人才资源强国。《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提出,到2020年“人才资源总量从现在的1.14 亿人增加到1.8 亿人,增长58%,人才资源占人力资源总量的比重提高到16%”,“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20%”。《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提出的人力资源开发主要目标中,提到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人数要由2015 年的14500 万人提升到2020 年的19500 万人,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要由2015 年的10.5年提升到2020 年的11.2 年,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要由 2015 年的 15% 提升到 2020 年的20%。产业链的变动引发对人才链的新需求,进而促动教育链的变化。

大规模的教育需求对我国教育生态系统的生态承载力提出了挑战,教育生态系统承载力受教育资源供给能力和环境发展支撑能力的影响。从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紧迫性角度看,影响我国教育生态系统生态承载力的环境发展支撑能力是足够的。为提高当前我国教育生态系统的生态承载力,提高教育资源供给能力是最主要的选择。远程教育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手段,充分整合利用现有资源,盘活了教育资源的存量,大大提高了教育资源的供给能力,进而提升了教育生态系统的生态承载力。远程教育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能够为尽可能多的人提供教育服务。在给定的生产投入条件下,远程教育比传统方式实现的产出具有更大的多样性(约翰·丹尼尔,2008)。远程教育所研发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借助于先进的技术手段可以覆盖更广的范围,服务更多的学习者,增加学习机会是发展远程教育的促动力。远程教育的这一特点和优势,符合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在发展规模与质量上的需求,对提升我国教育生态系统的生态承载力具有重要意义。从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角度来看,大量的教育需求给能够支撑大规模学习的远程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2.中国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依赖远程教育体系变革

人类社会进入知识社会,终身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要(Steffens2015)。终身教育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指导原则和组织原则,它被认为是教育应对当前和未来复杂挑战的不可或缺的工具(Medel-Añonuevo et al.200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明确规定,“推进教育改革,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党的十七大将“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列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也提出要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已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中社会建设的重要方面。

2015 5 19-22 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机构在韩国仁川召开了2015 年世界教育论坛,5 21 日会议通过了《仁川宣言》,该宣言强调,2030 年的教育愿景是要实现包容和公平的全民优质教育和终身学习,承诺在所有环境中以及在各级教育中促进优质的全民终身学习机会。并要提供灵活的学习途径,承认、验证和认证通过非正规和非正式教育获得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终身教育的价值取向在致力于为所有人提供教育机会保障的同时,更加注重面向所有人的个性化学习服务。

远程教育相较其他教育形式来说,其在提升生态承载力方面所具有的优势已是有目共睹,MOOCs课程动辄几十上百万的注册学习者便是最好的例证。远程教育在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学习服务方面也具有明显的优势。大规模教育与个性化学习在传统教育形式中似乎很难找到一个合理的平衡点,而远程教育借助于先进的技术手段以及藉此开展的组织模式、服务模式和教学模式创新,使得其在扩大教育规模和开展独立自主的学习上取得了重要进展。远程教育以制度化学习的个别化为特征(德斯蒙德·基更,1996),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加个性化的学习环境,更加丰富的教学内容,更加多元的教学方法, 为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可能。

360 百度 中国知网 全网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