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关于我们

期刊简介: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原(教育仪器设备)创刊于1987年,是由中国教学仪器设备行业协会主办的中国教育技术装备领域的专业权威期刊。历时30年,勤耕不辍,不懈努力,致力于服务教育改革,构建交流平台,推动理论研究,传承实践理性,促进行业发展和进步。本刊介绍和研究国内外教育技术与装备建设之理论与实务,交流教育技术与装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整和互动的实践经验,引...>>更多

课堂教学

您的位置:首页 > 课堂教学

电化教育诞生的标志
信息来源:《中国教育技术装备》杂志社官网 发表时间: 2022/2/22 阅读数:367

电化教育诞生的标志

摘要: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把“办好网络教育”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意味着我国教育信息化也开始了一个新时代,成为破解新时代教育矛盾,推动教育现代化和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要途径。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信息化经历了两个阶段四个时期的发展历程:第一阶段为教育信息化1.0“兴”时代,包括“教育信息化萌芽期”“教育信息化建设驱动发展期”及“教育信息化应用驱动发展期”第二阶段为教育信息化2.0新时代,以党的十九大召开和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为标志,进入“融合创新智能引领新时期”新时代的教育信息化有新的使命与责任,要推进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创新教与学活动的开展,促进教育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构建“四化三学”的教育新格局,推进教育精准扶贫和服务于“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关键词:新时代;教育信息化2.0;教育现代化;人工智能

教育信息化应用驱动发展期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开始进入以顶层设计引领、以三通两平台为抓手的应用驱动发展期。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简称《纲要》)中,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的整体战略,并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的论断[20],对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影响深远。为落实《纲要》关于教育信息化的总体部署,教育部对我国教育信息化的未来十年发展进行了整体设计和全面部署[21],于20123月发布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提出要坚持应用驱动的工作方针,通过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为破解教育难题提供新思路。

20125月,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在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应用是我们真正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并将十二五教育信息化核心建设目标概括为三大任务两个平台,简称三通工程”[22]。在同年9月召开的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刘延东强调要以建设三通两平台为抓手,以应用为导向,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体系化建设,逐步完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23],以应用驱动建设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开始在全国推进。

20155月,第一届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在青岛召开,这是我国教育信息化正式在国际上发出中国声音和贡献中国智慧,标志着我国教育信息化从自主探索建设向国际协作引领的转变。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致大会召开的贺信中提出,因应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培养大批创新人才”[24],为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随后不久,刘延东在时隔三年的第二次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十三五教育信息化工作要强化深化应用、融合创新,大力提升信息化在推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中的效能”[25]。根据此次会议的精神,教育部对未来五年的教育信息化建设进行了规划和部署,并于20166月印发了《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26]。党的十九大临近之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指出,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要切实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27]。可见,教育信息化需要进一步释放其融合创新的效能,以支撑和推进新阶段的教育改革发展。

杜占元将这一时期的教育信息化工作成效概括为五大进展三大突破”[28]五大进展:一是三通两平台建设与应用取得重大进展;二是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大幅提升;三是信息化技术水平得到大幅提高;四是信息化对教育改革的推动作用大幅提升;五是我国教育信息化国际影响力大幅增强。三大突破:一是教育信息化应用模式取得重大突破;二是全社会参与的推进机制取得重大突破;三是在探索中国特色教育信息化路子上取得重大突破。

在教育信息化1.0阶段,我国教育信息化经过以上三个时期的建设与发展,已经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以信息技术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教育信息化路子[29]。教育信息化1.0主要聚焦于基础建设和融合应用,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改善教育管理、促进教育公平和带动教育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理念、资源和环境,也为教育信息化2.0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李龙.“电教百年回眸——继承电化教育优良传统开创教育技术辉煌未来[J].中国电化教育,2012,(3):8-15.

[2]李龙,谢云.我国电化教育诞生的标志性事件考证[J].电化教育研 究, 012,(10):17-22.

[3]孙健三.关于电化教育名称的由来及学术内涵[J].电化教育研究,2007,(1):73-75.

[4]南国农,李运林等. 信息化教育概论[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6.

[5]阿伦娜.电化教育的孕育与诞生[J].电化教育研究, 2010,(12):111-120.

[6]阿伦娜.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年表()[J].电化教育研究,2006,(11): 78-80.

[7]阿伦娜.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年表()[J].电化教育研究,2006,(12):63-70.

[8]张宝志.中国电化教育发展史拾零[J].电化教育研究,2009,(01):114- 120.

[9]刘延东.巩固成果开拓创新以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刘延东副总理在第二次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N].中国教育报,2016-01-22(001).

 

360 百度 中国知网 全网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