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关于我们

期刊简介: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原(教育仪器设备)创刊于1987年,是由中国教学仪器设备行业协会主办的中国教育技术装备领域的专业权威期刊。历时30年,勤耕不辍,不懈努力,致力于服务教育改革,构建交流平台,推动理论研究,传承实践理性,促进行业发展和进步。本刊介绍和研究国内外教育技术与装备建设之理论与实务,交流教育技术与装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整和互动的实践经验,引...>>更多

教学实践

您的位置:首页 > 教学实践

民族人类话语的主体建构
信息来源:《中国教育技术装备》杂志社官网 发表时间: 2022/4/12 阅读数:469

民族人类话语的主体建构

摘要:中国社会科学70年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其成果数量占据着世界的最大份额。但一个明显的不足是,体系建设尚在进行中,远未真正得以完成。就如有学者所言:“至少到目前为止,我们尚未构建并发展出一套成系统、较为完备、较为成熟的解读近代以来中国发展变化、解读当代中国发展奇迹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①没有自成一体的话语体系,一个学科就不能说已经成熟。作为中国社会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代中国文学研究也是如此。不过,它毕竟在话语体系建构上做出巨大努力,也有不少经验值得总结。目前,关于话语体系研究的成果较少,全面、系统、深入概括的研讨更是难得。本文拟将当代中国文学研究70年的话语建构作为重点,分析其演进过程和历史轨迹,也寻找某些带有规律性的内容,以便为今后的进一步完善发展提供一个有价值的参照。

关键词:当代中国文学;话语体系;建构

21世纪以来中国文学研究既是对以往的一种继承发展,又是一种融会贯通,还是一种立足高远的创新发展,这就是对于“民族人类话语”的主体建构态势。民族人类话语体系化倾向具有一种自主性、理论性和逻辑化特征,其体系的思想机制是“主体—实践”逻辑,具体表现为从传统影响、经由现代理论反思、再到主体理论建构的思想实践过程。其最为突出的特点是吸收前两个阶段的“国家集体话语”和“社会个人话语”,特别是新时代主体创造意识等思想资源,通过思想实践从理论内容到逻辑系统初步实现主体性理论体系建构。

这一阶段的文学研究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文化研究倾向明显不同,是在对古今中外进行融通后的自觉自为状态,是开始有意识直接与当代西方思想进行对话交流的显现,鲜明表现出比前两个阶段更突出的民族复兴自主意识和人类情怀。在此,民族人类话语体系的理论资源既包括纵向的传统话语,也包括横向的西方话语。而后者实质上是利用西方理论资源和话语方式来批判西方中心主义,恰恰表现出“新全球化”的理论诉求,从而实现中国学术思想体系建构的广泛性、完整性和深刻性。应该看到,民族人类话语建构主要不表现为一种大众化思想形态,而是一种基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更加开放的人类发展理论体系。

西方文化哲学和文论的理论逻辑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价值观的双重影响,使新时代中国文学研究更重视“民族人类话语”,这具体表现为自主性和逻辑性这两个特征。

自主性是一种主体意识,在文化价值取向上主要表现为文化自信。20世纪90年代是一种文化反思的时代,是对于80年代思想文化的再反思;而21世纪之后,则进入一种文化创造性转换的时代。从反思到创造性转换,在思维方式上是一种正常的逻辑过程。文学研究中的民族人类话语建构的自主性,首先表现为理论资源结构的民族性、世界性和当下性。在中国学术话语体系建构中,后殖民主义文化理论应引起人们的重视。该理论主要是对现代性、民族国家、知识生产等核心问题作连续性思考,其本质是对西方中心主义话语霸权的批判。21世纪以来的中国文学研究对此做出深入思考和批判,如冯骥才认为,鲁迅著名的国民性思想其实来自于西方传教士话语,但鲁迅却“没有看到西方人的国民性分析里所埋伏着的西方霸权的话语”。①也有学者认为:“西方启蒙运动以来有关中国国民性的理论,已由多种文本共同构成一个话语系统,有其自身的主题、思维方式、价值评判体系、意象和词汇以及修辞传统。中国现代国民性批判是在西方的中国国民性话语传统影响下进行的。西方有关中国国民性的话语传统,作为一种知识霸权支配着中国现代化运动中的国民性批判。”②这些认识一方面超越了西方文化中心霸权的内在规定性,另一方面也未尝不包含用“西方理论”解释中国问题的痕迹,由此突显了“主体性”的重要性和价值意义。

参考文献:

①可以设想,从“国家集体话语”、“社会个人话语”到“民族人类话语”的建构,是一个整体的、历史的、逻辑的、动态的过程,也需要面向世界和未来,进行不断的探索、创新、发展,以期在世界学术话语的对话中,贡献中国智慧,彰显中国人文学术的独特价值。

①《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866页。

②周扬:《新的人民的文艺》,《周扬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第526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56页。

④《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人民日报》1980年7月26日,第1版。

⑤《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1031页。

⑥毛泽东:《中共中央委员会电贺文代大会开幕相信人民文艺运动能大大发展》,《人民日报》1949年7月2日,第1版。

①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第10页。

②路文彬:《救救文学批评———让文学批评回到文学》,《文艺争鸣》1998年第1期。

 

360 百度 中国知网 全网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