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关于我们

期刊简介: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原(教育仪器设备)创刊于1987年,是由中国教学仪器设备行业协会主办的中国教育技术装备领域的专业权威期刊。历时30年,勤耕不辍,不懈努力,致力于服务教育改革,构建交流平台,推动理论研究,传承实践理性,促进行业发展和进步。本刊介绍和研究国内外教育技术与装备建设之理论与实务,交流教育技术与装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整和互动的实践经验,引...>>更多

教学设计

您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高等教育的微观制度
信息来源:《中国教育技术装备》杂志社官网 发表时间: 2022/4/22 阅读数:408

高等教育的微观制度

摘要:我国高等教育很快将进入普及化阶段。普及化高等教育发展将改变高等教育的形态,丰富高等教育的性质与内涵,提升高等教育的作用和辐射力。进入普及化阶段后,高等教育发展走向成熟,整体结构更加和谐,非传统生源将成为主要增长点,系统内部将更富有弹性,协同合作的外部关系将得到建立。普及化高等教育具有个人与社会两方面的功能,建立健全以高等教育组织机构自主办学为基础的制度架构,是促进高等教育普及化顺利发展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普及化高等教育;大众化高等教育;精英化高等教育;标准;功能;制度

微观制度是高等教育组织机构内部制度,微观制度的有效性对普及化高等教育发展有着重要影响。高等教育组织机构形式多样,高校是最基本的形式。普及化高等教育的微观制度建设,不仅要求发展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组织机构,而且要求完善各种组织机构的内部办学制度。其中,高校制度建设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发展普及化高等教育,高校制度必须进行重大改革,以适应高等教育内外关系的深刻变革。

1.建立以受教育者为中心的人才培养制度。人才培养制度是高校的基本制度,在高等教育的历史演进中,曾经出现过以教师为中心和以知识为中心的人才培养制度,受教育者在这些制度中只是适应者,受教育者的学习往往具有被动性,他们的教育需求得不到满足,他们的个性得不到尊重,他们的权利得不到保障。在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受教育者的构成复杂而多样,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学习习惯、教育需求存在广泛的差异,为此,必须改革人才培养制度,将受教育者置于中心位置,从他们的个性特点出发,根据他们的受教育需求和发展性向与志愿,树立普及化高等教育理念,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教学模式,更新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标准和评价手段,改善人才培养环境和条件,创新人才培养过程,全面增强人才培养的弹性与灵活性。与此同时,调整和完善学科专业结构,改革专业教育模式,大力促进学科专业交叉与融合,丰富教育教学资源,为受教育者提供充分的可选择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制度具有关键意义,普及化高等教育能否真正得到实现,最终就看高校的人才培养是否能够满足受教育者的需要。我国高校人才培养制度一向过于刚性,对学生缺乏亲近感,教学过程枯燥而单调,专业教育模式机械呆板,学生往往被动参与教育教学活动,满堂灌”“填鸭式大行其道。这样人才培养制度完全不能适应普及化高等教育发展要求,所以,在普及化高等教育的微观制度建设中,人才培养制度应当受到高度重视。

2.建立党政学共同治理制度。我国高校在外部受到党政组织的统一领导,在内部长期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政两驾马车对学校进行领导与管理,教师只能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行使民主参与管理权力;在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等学术组织中,党政领导发挥主导作用,教师的作用非常有限;在学校决策中,党委会、常委会、行政办公会、校长办公会等集中了决策权力,教师在这些会中没有代表,不能发挥作用,对决策不具有影响力。在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中,教师的作用受到关注,学术委员会等组织的性质为人们所承认,教授治学的要求开始落实到制度建设上。加强教授治学,扩大教师参与学校治理的权利,尤其是发挥学术委员会等学术组织在学校决策中的作用,建立健全党政学共同治理制度,是发展普及化高等教育的重要保证。高校是社会的学术组织,与社会党政组织性质不同,完全采取社会党政组织的管理方式办学,非但不能实现党政组织发展高等教育的根本目的,还会造成学术组织性质异化、本质迷失、价值错位,高等教育应有的目的也不可能得到实现。因此,发展普及化高等教育,必须强化教授治学理念,积极大胆地探索教授治学的组织制度,全面构建党政学共同治理制度,使高校像高校,能够尊重教育规律办学,为实现普及化高等教育的个人功能和社会功能奠定基础。

3.健全基层单位自主办学制度。我国高校大多实行校院(系)两级管理,部分高校实行校院系三级管理。不论两级管理还是三级管理,院系大都缺乏必要的决策权,办学权主要集中在学校层次。也就是说,基层单位不享有自主办学地位,缺乏自主办学的权利。自主办学制度的缺失导致高校基层缺乏办学积极性,院系主要扮演上传下达的角色,不论在学科专业建设,还是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和课程开设,院系都缺乏自主权;在人事、财务、分配、干部工作方面,院系主要发挥执行作用,少有能够根据院系实际和需要自主决策的。高校党委书记、校长、副书记、副校长以及各部处长都能直接向院系领导下达指令,院系领导只能照章办事、服从领导。在这样的制度下,高校办学难以避免统一要求有余,院系自主性不足的问题。普及化高等教育是个性化教育,是基于受教育者个人的需要而实施的。这样的教育应当以院系为基础,整合全校教育资源,采取更富有弹性和包容性的方式提供给受教育者。显然,大一统的办学、过于刚性的统一教育要求是难以满足受教育者个性发展要求的。高校应当不断扩大院系办学自主权,建立基层单位自主办学制度,完善校院系治理体系,调动院系办学的积极性,从而保证普及化高等教育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

4.完善外部参与高校治理制度。普及化高等教育与社会的联系是普遍的,从受众的覆盖面到受教育者的教育需要,都与社会生产和生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再加上普及化高等教育所需要的巨量的办学资源支持,没有社会的深度参与不可能得到保证。因此,高校必须加强与社会的联系,采取主动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在制度建设上下功夫,建立社会企事业组织参与学校治理的制度。改革开放以来,部分高校建立了董事会和理事会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企事业单位参与学校治理的作用。但总体上看,外部参与高校治理的范围和程度、发挥作用的方式、作用的可持续性等,都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发展普及化高等教育,高校必须充分认识到社会参与办学的重大意义,建立健全社会参与治理制度,提高社会参与治理能力,在学校各个层面和各种事业领域推进联合办学与协同创新,为普及化高等教育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

参考文献:

1TrowMartin.ProblemsintheTransitionfromElitetoMassHigherEducationR.CarnegieCommissiononHigherEducation,Berkeley,Calif.1973:57.

2]教育部.200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03-5-14)2015-11-26http://www.edu.cn/20030514/3084774.shtml.

3]朱晓刚,别敦荣.毛入学率20%将意味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J.辽宁教育研究,2006(6).

4]刘奕湛,吴晶.评估报告:我国教育发展水平进入世界中上行列[EB/OL.(2015-12-10)2015-12-15http://news.xinhuanet.com/2015-12/10/c_1117422037.htm.

5]李琳,杨敬.2014公报解读:城镇新增就业1322万人[N.中国信息报,2015-3-4.

6]陈志文.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37.5%因适龄人口量减少[N.中国青年报,2015-8-17.

360 百度 中国知网 全网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