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关于我们

期刊简介: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原(教育仪器设备)创刊于1987年,是由中国教学仪器设备行业协会主办的中国教育技术装备领域的专业权威期刊。历时30年,勤耕不辍,不懈努力,致力于服务教育改革,构建交流平台,推动理论研究,传承实践理性,促进行业发展和进步。本刊介绍和研究国内外教育技术与装备建设之理论与实务,交流教育技术与装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整和互动的实践经验,引...>>更多

学科教育

您的位置:首页 > 学科教育

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未来展望与工作建议
信息来源:《中国教育技术装备》杂志社官网 发表时间: 2022/5/7 阅读数:479

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未来展望与工作建议

摘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五年来,随着“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持续推进,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本科教学规范得以重建;随着“五位一体”的本科教学评估制度体系建设,以“自我评估为核心”的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在部分高校已经初具形态;探索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为大众化高等教育时代的高校独立办学、自主发展奠定基础。同时,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也显而易见。未来5~10年,我国高校要完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实现学校发展的各项目标。

关键词:高等教育;教育质量;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

未来5~10年,我国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核心任务是尽快改善高校办学行为“失范”的状态,使高校适应大众化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要求,养成独立办学、自主发展的能力,在理顺内外部关系的基础上,以生为本,加强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形成公共治理、发展稳定、运行有效的高校办学“新常态”。尽管建设任务复杂艰巨,还有很多矛盾问题需要化解,但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方向是明确的,路径也是可见的。未来5~10年,我国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大致会呈现如下特征:

一是高校强化社会服务和社会责任意识,加强与社会之间的联系,通过提供优质的教育产品和教育服务,向社会要评价、要资源、要投入。

二是树立全面质量观,围绕学校办学宗旨和发展目标,借助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经验,在校内各领域开展质量保障建设,通过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社会服务与教学科研相结合、学术与行政合作、打通院系壁垒、引入学生评价和社会监督、加强数据平台建设(大数据管理)及信息公开透明、实行民主管理和科学决策等操作方法,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为社会提供优质教育产品和优质教育服务。

三是形成全员质量管理模式,主要是指学校全体成员都要围绕学校办学宗旨和发展目标开展工作,明确自身在学校办学和质量管理中的责任、权利和义务,树立主人翁精神、命运共同体意识和公共责任意识,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公共治理。

四是底线标准管理和过程性评价管理相结合。底线标准管理是指明确制定高校办学运行各个环节的底线标准和底线规范,任何人不得突破底线;过程评价管理是指在底线标准之上,每个部门、每个人都要围绕学校发展目标来制定自身短期及中长期工作计划或发展规划;不远的将来,无论是外界对学校的评价、学校内部评价还是自我评价,都将以部门或个人的工作计划、发展规划作为主要评价内容,采取“一年一小评、3~5年一大评、专业评价与公众评价相结合”的过程性评估管理方式,评估各类计划或规划的实施进展情况,提出工作改进意见,并向公众公开评价结果,通过信息公开透明和社会监督来保证评价的公正性,并由此促进学校提升办学质量。

为尽快完善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并实现学校发展的各项目标,建议高校在未来几年内要大力开展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统一思想,凝聚意识。学校全体教职工都应掌握高等教育基本常识,理解大众化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了解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大趋势,明晰学校办学定位和发展方向,形成正确的高等教育质量观,树立“以质量求生存、以优质服务求发展”的意识,创建良好的质量文化氛围,发挥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使之真正参与到学校发展和质量建设的过程中来。

二是根据学校自身情况,以“管办评分离”和公共治理为原则,进行学校内部机构改革,减少管理层级,实行扁平化管理、民主管理、专业管理和科学决策管理,强化部门合作,提高管理效率。学校层面的机构,未来几年应重视理事会、规划研究部门、教师发展中心、数据信息平台的建设;学院一级则以跨学科协同创新机构为建设重点;系和专业的层面,则应以课程组合为重心,随时根据社会岗位人才规格变化来调整课程组合。

三是以学校章程作为学校独立办学的“基本法”,围绕其开展学校制度规范建设,使学校每一项工作都尽量走上依据制度规范进行管理、依据契约协议保障运行的“法治”正轨。

四是在学校教育综合改革的过程中,重视人事制度—评价体系—收入分配体系的综合配套改革。学校办学质量提升以及各项工作开展,取决于每一位教职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合理的评价制度体系,决定了收入分配体系和人事晋升制度的合理性,也决定了全体教职工的行为状态。由此,评价制度体系是学校教育综合改革的核心环节,也是学校各项工作良好运行的核心支柱,必须在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慎重设计,并经职工代表大会、理事会、校长办公会、党委会等一致通过,方可实施。

参考文献:

1]瞿振元.我国高等教育由大向强的新步伐[J].中国高教研究,2016(1).

2]邬大光,李国强.《教育规划纲要》实施五年进展与高等教育未来发展方向的基本判断[J].中国高教研究,2016(1).

 

360 百度 中国知网 全网目录